产后保健科

遇上传说中的“妈妈手”该怎么办?

发布时间:2021-12-30作者:点击:

分享到: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但可不是“卸完货”就万事大吉了,产后会有很多问题找上新手妈妈,比如产后“妈妈手”。


什么是“妈妈手”

“妈妈手”是腱鞘炎的一种,它的专业名字是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之所以被称为“妈妈手”,是因为新手妈妈得腱鞘炎的几率要比一般人高得多。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妈妈在妊娠、分娩时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了变化,所以手腕部肌腱韧带容易受伤。

另一方面是妈妈在照顾婴儿的时候,频繁用手腕、大拇指的力抱娃、做家务,慢性过度地使用手腕引起肌腱和腱鞘的过度摩擦,导致发炎。


其实“妈妈手”并不是妈妈的专利,许多爷爷奶奶帮忙带小孩,也会发生。另外一些职业,如长时间操作机器、打字,厨师,餐厅服务生等,因长时间使用双手,也可能因施力不当过度使用造成发炎现象。

image.png


妈妈手带来的疼痛感是非常剧烈的,尤其是在大拇指和手腕用力或者是做伸直伸展动作时,疼痛会尤其剧烈,严重时,手部会出现肿胀的情况。


如何判断是不是患上妈妈手,下面有一个小方法:首先伸出一只手,用其他手指包裹住大拇指,握成一个拳头。然后将拳头向小拇指的方向向下压,压的时候感觉手腕或大拇指根部有疼痛感,可能就是患上了妈妈手。

image.png


哺乳期妈妈因内分泌的改变,滑膜受累容易引发此病。初时症状较轻,可能仅表现为晨起手指、腕关节僵硬。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手指及腕部的疼痛,尤其在抓握伸展时疼痛加剧,常常难以忍受。当病情进一步加重时,除了疼痛外,关节活动也会受到限制,甚至有可能发展为永久性障碍,进而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所以,新手妈妈万万不可轻视,当手部出现不适时,要尽早干预。


产后为什么容易患上妈妈手

月子期间新妈妈的身体代谢水平降低,血液循环变慢,身体亏损严重,一些平时看来很轻松的小事或是动作完成起来都非常困难,肌腱、韧带均较为脆弱,很容易受伤。


坐月子时虽然不会干体力活,但在日常生活中,给宝宝喂奶、洗澡的时候,需要用手腕支撑宝宝的头部,每天需要喂奶的次数多,而且哺乳期很长。


长期如此手腕和拇指部位总是保持同一姿势,使得手腕频繁做单一的、重复性运动,肌腱在腱鞘内不停地来回滑动,就很容易造成手腕肌腱出现炎症,引发腱鞘炎。


怎样预防妈妈手

产后“妈妈手”是一个难缠的慢性炎症疾病,所以前期预防是最好的治疗。

一、正确姿势抱娃

新妈妈一定要掌握好抱孩子的正确姿势,要把孩子的主要重心放在前臂,手腕只是起到轻轻扶挡的作用,最好是两侧手臂交替抱小孩。

另外,任何一个姿势不要保持时间过长,要经常变换姿势。


image.png


二、适当的手关节运动

当手腕部出现酸胀或不适感时,手腕部左、右来回转圈,不仅能消除不适感,还能锻炼腕部灵活性。

image.png


三、注意手部保暖

月子里注意手部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养成用温水洗手的好习惯,不给“妈妈手”留有可乘之机。


四、避免过度劳累肌肉损伤

无论是使用吸奶器还是换尿布,当你感到肘部、腕部出现酸胀时,一定要立即停下来休息。

产后做一些适当的运动和家务对产后恢复有促进作用,但要注意时间不要太长,因为如果时间太长,将使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损伤。


患了妈妈手如何缓解和治疗

一、减少该部位的活动

短期内(至少3周)少做或不做家务,不要长时间抱孩子,让疼的那一侧手腕少用力。

抱宝宝的时候要有技巧,以另一侧手为主,疼痛侧改为用肘部用力,让手腕和手指都空出来,保持放松状态,不使劲。

image.png


二、佩戴护具或固定手腕

可以佩戴一个腕部的护具,有利于减少腕部的不良应力,帮助炎症消退;在疼痛期时,可以到医院,医生会使用夹板或者绷带帮助固定受损的肌腱部位。


三、泡热水

每天最好让整只手泡一下热水,每次大概20分钟,温度按照洗澡水的温度就行。

泡完热水后,再把双手举高,位置比心脏高就行,手指做抓握的动作,一直重复这个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


四、电刺激

通过低频电刺激缓解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五、电针灸

电针灸具有调节经络、稳定阴阳、扶正祛邪等功效,进行电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使出现淤堵的经络通畅,使气血运行正常,还能帮助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恢复正常。电针灸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帮助处于病理状态的组织功能恢复正常。


image.png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产后保健科关注女性健康,为促进产后康复,科室开展了全身疼痛评估检查项目。专业的康复治疗师为妈妈们进行全面的康复评估,包括问诊触诊、姿势评估、体格检查、关节活动度检查、肌力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包括:低频电刺激治疗、电针灸、手法推拿治疗、运动治疗、健康教育(日常姿势改善)以及家庭训练。


总而言之,科学的康复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妈妈手”,也希望大家做好预防,保持良好的用手习惯,远离“妈妈手”。

       (产后保健科熊桂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