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作者:点击: 次
女性朋友有一位“亲戚”,来或不来,都会引起焦虑和不安——这就是被称为“姨妈”的月经。“姨妈”来时,有的女性只是轻微的小腹疼痛,有的女性会痛到呕吐甚至晕倒,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本期《健康桂林》,邀请到了桂林市妇幼保健院的妇女保健科主任谢玉梅和中医科主治医师邓志艳,请她们来说说如何与这位“姨妈”和谐相处。
“姨妈”来了,痛起来真要命
痛经是妇科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不论是青春期的少女还是育龄期的妇女,都有可能出现痛经。
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在医学检查上通常不会发现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对健康也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只要通过调理,就能快速恢复。90%以上的痛经都是原发性。
原发性痛经在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后1—2年内发病。疼痛多自月经来潮后开始,最早出现在经前12小时,以行经第1日疼痛最剧烈,持续2—3日后缓解,常成痉挛性的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耻骨上,可放射至腰骶部和大腿内侧,同时还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妇女保健科主任谢玉梅
据介绍,原发性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月经期子宫内膜前列腺素含量增高有关。月经来潮前和月经期间,为了帮助子宫收缩排除经血,女性子宫内膜会大量分泌前列腺素。前列腺素含量高可引起子宫平滑肌过强收缩,血管痉挛,造成子宫缺血、缺氧状态而出现痛经。与正常妇女相比,痛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明显升高。此外,原发性痛经还受精神、神经因素影响,烦躁、焦虑、恐惧等都会让人对疼痛的感觉更敏感,且疼痛的主观感受也与个体痛阈有关。增多的前列腺素进入血循环,还可引起心血管和消化道等方面问题。
继发性痛经又称为次发性痛经或再发性痛经,由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而导致。这种类型的痛经一般都在初潮后几年才会出现症状,即原来没有痛经现象,后来才开始感觉疼痛,且痛经程度会越来越严重。痛经者在月经前后出现腹痛,而且疼痛会持续几天,程度及持续时间都超过原发性痛经。继发性痛经患者大多有月经过多、不孕、放置宫内节育器或盆腔炎性疾病病史,妇科检查有异常发现,例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炎性疾病等。
如何有效缓解“姨妈痛”
痛经影响工作生活,要怎样治疗?
专家介绍,对于原发性痛经,应该重视精神心理治疗,月经时轻度不适是生理反应,消除对月经的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愉快,对痛经的缓解有效果。如果疼痛不能忍受,还可以使用药物辅助治疗,含有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药物可以防止子宫过强收缩和痉挛,如布洛芬、酮洛芬、甲氯芬酸、双氯芬酸等,有效率为80%,在月经来潮前就开始服药效果最佳。此外,口服避孕药可抑制排卵,减少月经血中前列腺素的含量、血管加压素及催产素水平,疗效达90%以上。
有的女性认为,痛经是不能吃药的,担心服药会产生依赖性,因此即使在月经最痛的前两天,也要“硬扛”过去。专家介绍,痛经一般每个月2—3天,个别痛经严重者用药基本不超过一周,一般痛经使用到的止痛药在药店可直接购买,没有成瘾问题,只要不超过药物的常规用量,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痛经的时候,用点止痛药,可以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应到医院咨询。
继发性痛经要对照不同的病因治疗。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高发年龄是育龄期,该症的治疗因病情的轻重、患者的年龄和生育情况而有所不同。如病情较重,或表现为重的痛经,或盆腔检查发现有肯定的内膜异位结节,就必须采取药物或手术治疗。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时导致疾病,30—50岁的经产妇是高发人群,主要表现为进行性痛经、不孕、月经不调。该病的治疗手段较多,需结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及生育要求进行个体化选择,可以选择子宫切除、药物治疗、宫腔内放置曼月乐(一种含用有左炔诺孕酮的节育环,可以避孕同时可以治疗痛经)。而介入治疗,即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也可以作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案之一,是一种微创治疗,既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又能保留子宫,具有痛苦小、恢复快、效果明显的特点。
痛经的治疗手段还有中医。据介绍,中医主要采用服药、艾灸、针灸等方法治疗,如果月经前、后来中医治疗,效果会更明显,一般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邓志艳
说到痛经,大家常常会想到“宫寒”,但对其具体含义不甚了解,甚至存在误解。据介绍,“宫寒”即“胞宫寒冷”,是中医对妇女疾病症候的一种阐述,严格来说“宫寒”并不是一个中医专用词,因此很难在正式的中医学专著或者教材里找到。临床上,“宫寒”多指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素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痛经、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一系列疾病中的一类病症统称。在中医看来,寒性主凝固收引,使子宫在排经血过程中收缩太过,且经血变浓稠,排出较慢,淤积在体内形成痛经,久而久之恶性循环持续加重。痛经患者多气滞,日积月累经血排出不畅身体里多有血瘀,经过性生活或分娩后,相当于进行了一次疏通,因此有些痛经患者在性生活或分娩后痛经症状有缓解的现象。
邓志艳推荐,如果痛经症状较轻,又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可以在腰骶部位,也就是八髎穴附近,贴一个巴掌大的暖宝宝或自己艾灸,八髎穴所在的这个区域正好是女性盆腔所在的位置,邻近胞宫。“这个部位是激发人体阳气的,阳气充足气血则旺盛,经血就会排出顺畅,有的人喜欢在肚子上贴暖宝宝,但腹部的脂肪层较厚,效果可能会不如贴在八髎穴好。”邓志艳说。
谢玉梅介绍,在临床接诊过很多在婚前进行人流的妇女,有的甚至只有十三四岁,人流会引起很多包括子宫内膜腺肌症在内的妇科疾病,严重的会导致不孕。专家提醒,做好避孕措施,很多妇科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姨妈”乱来也要注意
“姨妈”这位亲戚,怕它不来,又怕它乱来,不论是量少了还是量多了,提前了或延后了,来了又不走了……女性长期月经紊乱对于身体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不仅仅影响生育问题甚至可能有妇科恶性肿瘤的隐患,因此女性朋友对于月经周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月经量的多少取决于子宫内膜厚度和子宫内膜面积。正常情况下,子宫内膜会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出现增长,而月经后半周期,又会受到孕激素的影响转变为分泌期内膜。快来月经的时候,因为雌孕激素撤退,子宫内膜会剥脱,形成月经。月经过多(月经量>80ml),可能是因为内分泌紊乱,或者是子宫有息肉,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等器质性病变,最好去医院及时完善阴道超声、内分泌激素等明确诊断。月经过少(月经量<5ml),则是雌激素过低或宫腔、宫颈发生了粘连,通过口服补充雌激素,可以改善雌激素过低的情况,如果诊断为宫腔粘连或宫颈粘连,手术治疗可能就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了。
正常的经期是3—7天。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甚至在一年之内不同的时间段,经期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经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在正常经期范围内,略有改变是没必要紧张的。
理想状态下,月经应该是每28天来一次的,一些女性朋友往往会因为月经提前或推迟了两三天,就焦虑得不行,其实月经前后错1周以内都是正常的,也就是说每21—35天来一次月经,都属于正常现象。而当月经的周期<21天,我们需要确定是否由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排除了这种情况就要看是不是子宫内膜增生或病变造成,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选择口服避孕药或人工模拟月经周期来解决。当月经的周期>35天时,就是月经稀发。前面提到,月经的来潮是由于孕激素下降导致的,而孕激素是女性排卵以后卵泡形成的黄体分泌的,如果一个女性没有排卵或由于种种原因排卵的时间比以往推迟>7天,那么自然会发生月经稀发。偶尔这种情况是正常的,无需过度焦虑,如果经常这样,那么就要考虑是不是患上了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等妇科内分泌紊乱疾病。口服孕激素或短效避孕药人工模拟月经周期都能有效解决问题。
所有在月经与月经之间发生的异常子宫出血,都称之为经间期出血。急性阴道炎、宫颈病变、子宫内膜息肉、排卵期出血等都有可能导致非经期出血。出现经间期出血后,可以及时做一个全面的妇科查体,包括阴道检查、TCT、HPV和妇科B超等。如果发现了器质性的病变,就先解决它们,如果没发现问题,那么很可能只是一次排卵期出血,这可能只是偶发现象,不用慌张。对于排卵期出血,出血量<月经量,出血时间<7天,是不需要做任何处理的。如果经常出现排卵期出血情况,也可以使用雌激素、孕激素或者避孕药止血,但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使用。
偶尔一个月不来月经是正常情况,如果持续时间6个月以上不来月经,就可以诊断为闭经。如果出现了闭经,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有没有怀孕,闭经的原因还有很多,和大脑中枢、内分泌器官都可能相关,需要前往医院完善一系列复杂检查,例如雌激素撤退试验(给予足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观察停药后的出血情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当出现月经紊乱(异常子宫出血)的时候,第一步就是排除怀孕的可能性;第二步是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器质性的病变;根据相关检查结果诊断清楚后再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或者手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除了止血外,特别需要牢记的一点就是要调整月经周期,月经周期的调整一般3个月为一个疗程,否则很容易短时间内发生再次异常子宫出血。(来源于桂林日报)